• 新科院士李骏丨这位复旦的数学老师说:学好数学,要“死去活来”

    2022-01-14

    作者   吴苡婷

    编辑  |  张悦、四月
    “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

    那么多年过去了,

    高数的期末考试,

    是否仍是你如今的“噩梦”?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剩下90分靠老师“海底捞”

    那你是否想知道,复旦的数学老师,

    是怎么学数学的呢?



    李骏,新晋中科院院士、国际知名的模空间理论研究专家。他解决了代数曲面上向量丛模空间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结果被写入教科书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定理。2019年,李骏回到复旦大学,担任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并任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同时负责复旦大学本科生一年级高等代数的教学工作。


     

    “老师您是怎么踏入数学之路的?”

    “这个说来话长……”

    "做好数学,

    常常要先“死”过去,再“活”过来。

    过程或许很痛苦,但有了新的突破之后,

    从中获得的幸福是极致的。"

    用时间孵化灵感,绝不轻言放弃
    数学的科研,研究的往往是全新方向的问题,灵感的迸发需要时间。

    关于模空间退化的研究工作新成果,李骏花了三年时间。光是灵感的迸发,就耗费了一年。

    “第一年我觉得我能够做,但总觉得不对,没有找到新的突破。一年之后,某一天我坐在办公室,看着我的书桌桌腿,突然想到了什么,习惯用大脑构思的我,坐在书桌前想了两个小时,把这个问题在大脑中演绎了出来。”

    大脑中的构思真正落实,李骏又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

    日前,李骏和他的合作者郭帅(北京大学)、张怀良(香港科技大学)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了镜像对称中的一个重要猜想。仅在今年,上海数学中心就在世界数学四大顶尖期刊发表了5篇论文,李骏的文章是其中之一。

    因此,觉得数学太难,感觉“没戏了”的时候,不如再等一等,也许灵感就在刹那间悄然而至。

    回校任教,为未来的顶尖数学家提供土壤
    2019年,李骏选择回到复旦大学,担任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并任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席主任。
    回国后,李骏一直奔走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给大一新生上高等代数课。 

    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和年轻人在一起,这让他感到幸福。在教学过程中,李骏常把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交给学生探索,他会手把手的教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数学应该怎么做。

    一些人不理解李骏回到教学第一线的选择,但李骏却觉得,数学研究做到一定程度时,总是要回馈社会的,培养后代是他的责任和任务,因此回国回校任教,是他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天分、个人努力和土壤,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好的土壤,激发学生的努力,希望他们中能够走出一批顶尖数学家。”


    ,然后




    来源:科技会客厅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