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冬的阳光有气无力地散落在地上,一阵北风吹过,树叶已经落去十之八九的梧桐树继续向着大地飘洒它枯黄的树叶。这两年有些城市的路段作兴 “落叶不扫”,以为是自然的景观。不过 “景随人意”,要看观景人的心情如何了。躺在市立医院病床上的老赵,看着窗外的梧桐落叶,想着自己的病情,一想到 “落叶归根” 这句俗话,就很有一种悲切的感觉。其实老赵原本是位很开朗的人,整天乐呵呵的。

老赵名赵世佐,这年68岁,祖籍江苏扬州。老赵有一兄一妹,排行第二。可惜生不逢时,读书不多,初中毕业下乡插队去了,等到回城顶替他妈进了工厂,在劳资科、供销科、党政办等部门都做过,老赵的工作认真负责,那是没得话说的,人际关系也好。最后做到厂工会办公室副主任,也算是个中层干部了。

老赵理个平顶头,中年之后身材微胖,一身工作服干干净净,待人接物客客气气,讲的普通话也脱不了扬州腔调。他有句口头禅叫 “找事做”,但凡不必要的事去做了,又弄出点麻烦来,扬州话就叫“找事做”。老赵退休之后,在他看来退休就应该是 “蹲在家头休息”。3号里头的老钱,退休后出去旅游,结果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回来之后看医生打石膏,好一阵子才恢复,老赵说这就叫做“找事做”。斜对门的孙阿姨,也是个退休老人,最相信吃保健品,一回买了上万块钱的说是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的膏方”,吃了一点作用没有,反而把血糖弄高了,老赵说这也是 “找事做”。

老赵夫妻有个独生女儿,在大学里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之后在银行里作,就嫁在本地,女婿还是个支行的副行长。到了节假日女儿、女婿带了小外孙常来探望,老赵夫妻欢喜的了不得。

二.

这一年国庆节小夫妻两个前来探望,说起秋冬季节往往有流行性感冒流行,老年人最好去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老赵的妻子连声说好,老赵却不以为然,说是:

“流行性感冒也是感冒,没得关系,得了感冒都不一定需要打针吃药,好好的一个人,打什么针呢?不要没得事‘找事做

女儿女婿在银行里工作,缺少了点医学知识,对于这个问题一时语塞,也只好作罢了。

年轻人有股子劲,他女儿回家,用电脑里的AI(人工智能)一查知道了: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虽然在名字里都有感冒两个字,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首先它们的病因不同:普通感冒大多由鼻病毒引起,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它们的症状也不相同:普通感冒大多只有低热及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而流行性感冒,常以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开始,鼻塞、流涕等症状并不明显;虽然两者都有自限性病程,即经过一周或稍长的时间可以自愈,但普通感冒很少转化为重症,而流行性感冒、特别是在老人与小孩等免疫力薄弱之人就有可能转化为重症,其中最常见的为并发肺炎,这在高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中,常有威胁生命的风险。

国庆节过后不久就又到了重阳节,女儿特意回家向老父亲解释流行性感冒并不是一般的普通感冒,必需引起重视,应该注射疫苗作为预防等等。孰料老赵突然觉得女儿怎么会说起这么多医学的知识,便道:你什么时候学医了?女儿说是网上查到的。老赵并不清楚如今这AI技术的进步,到是听说过网上的话不能全信的说法,心里仍是不以为然,说是 是药三分毒,不要 找事做。他女儿也有准备,早已查过关于流感疫苗的事,告诉他爸:流感疫苗已用多年,疗效肯定,反应轻微,至多有点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或者很短时间的低热而已,一般老人,包括高龄老人,除非患有急性病症或对疫苗中的某种成分过敏,都可以接种的。

老赵还是这句话:不要 “找事做

三.

西北风挟着寒潮呼啸而来,老伴从衣柜里翻出了羽绒服,过冬了。老赵也很注意防寒保暖,减少了些户外的活动,出门必戴帽子围巾。在家泡壶热茶,看看电视,帮老伴剥剥毛豆,到隔壁老孙家去下下象棋,到也自在。

这天下午午睡醒来老赵自觉与往常不同,一是觉得全身无力,二是觉得头痛、腰痛。老伴过来一摸额头 “滚烫”,说是不好,发热了。老赵平时身体还不错,有点高血压,在附近的社区卫生中心配点药吃吃,控制得蛮好,还有点 “老慢支”,知道是抽烟惹的祸,只是戒不掉,不过自打退休在家受老伴管制,已经是尽量少抽了。发热了,赶紧打电话给签约的家庭医生,老伴能干,又到居委会借了个轮椅,把老赵送到了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接着,量了体温39.2,又验了血,说是流行性感冒,开了药又挂了两瓶水,体温稍退,回家了。医生关照:尽量多喝水。老赵听说是流行性感冒,心里到是定了。又想起女儿说要打预防针的事,心想我说不要找事做,这事还真来找我了。

过了两天体温到是退到37.5了,不过咳嗽厉害了,吐脓痰,还有点气急,再到社区卫生中心复诊,家庭医生拿听诊器听了肺,考虑到老赵抽烟多年,肺功能不佳,便说: “转院吧,看来是并发肺炎了。老赵自知有 老慢支,就怕肺炎,当然立即表示同意。家庭医生联系了市立医院的肺科,安排了救护车,送了过去。那边医生接着,做了CT检查,果然是右下肺大片肺炎,送进病房治疗……

.

经过几天的治疗,老赵的病情逐步好转,这才定下心来。

女儿前来探望,与病房主管的医生有一个交流。这医生是一位肺科的博士,专门研究呼吸道感染问题,亦擅长医学科普,而且乐于向病人或家属解释。

兹将他二人讨论要点摘录如下:

: “我爸得了流行性感冒之后一直在家,并未外出,他怎么会得肺炎的呢?这是她心里一直不解的疑问,在网上未查到明确的解释。

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很多,流感病毒也可以引起病毒性肺炎。但大多数的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而这种肺炎球菌通常就寄生在人们的上呼吸道里,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这种机会更多,一旦他们的抵抗力下降,比如发生了流感,这些细菌就会引起肺炎。

那么说来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肺炎。

是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预防了流感,也减少了发生肺炎的机会。但老年人或原有肺部疾病的病人,除了注射流感疫苗以外最好还要注射肺炎疫苗。

听说流感疫苗每年要打,是吗

是的,因为流感病毒经常会有变异,每年国家都会按照病毒的变异,研制新的流感疫苗供应市场。

肺炎疫苗也需要每年都打吗?

不,通常每5年注射一次即可。

尾声:老赵的肺炎消除了,出院后下了决心,把烟也戒了。深深地感到防病胜于治疗,预防疾病,绝非没事 找事做

作者与公众号简介

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公众号名为:“”主要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之医学科普作品及小说、游记、随笔、图画等文艺作品,敬请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点赞(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