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十一届”重要品牌活动之一,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第十一届特别策划——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短视频“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



<video width="100%" height="580" controls="controls"></video>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是典型的滨海湿地入侵物种。

根系发达,布于地深可达1米,具有消浪、促淤和固碳作用。1979年引入我国,用于海岸带防护,随后在沿海滩涂迅速扩散蔓延。叶片具盐腺,表面常覆白色盐霜,具有极强的耐盐与耐淹能力。

圆锥花序,种子可随风浪和海潮漂流传播。繁殖力强,兼具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能快速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呈现“局部爆发、边缘扩散”的入侵格局。

互花米草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侵占芦苇、海三棱藨草与碱蓬等本土植物生存空间。导致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减少,水鸟栖息地质量下降,食物链受损,造成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衰退,河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严重减弱。

目前,我国已建立互花米草动态监测与分区治理体系,综合利用无人机遥感实现精准识别、集成物理清除与生物替代等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互花米草治理区域仍面临二次入侵风险,已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保护滨海湿地,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安全。


来源:上海水务海洋


点赞(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