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十一届”品牌活动之一,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第十一届特别策划——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短视频“滨海湿地优雅天使——大天鹅”。 大天鹅Cygnus cygnus,雁形目鸭科鸟类,大型游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身羽毛白色,娟娟羽衣,似山阴仙子。 喙端黑色,喙基黄斑至鼻孔下方,颈与体略等长,趾间具黑色蹼。幼鸟偏灰色,喙基粉红。 大天鹅是冬候鸟,具迁徙习性,繁殖于蒙古、俄罗斯等地区,越冬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喜水生植物丰富的开阔水域,如湖泊、水库、河流漫滩、沿海泻湖、多草海滩和农田等生境。青海湖、平陆黄河湿地和荣成天鹅湖等区域是大天鹅重要的越冬栖息地。 大天鹅常结群活动,曲颈低语,抱影眠波千顷白。性机警,叫声高亢,一曲任疏狂。起飞前水上助跑,凌波漫步。铅华洗尽,高飞去。 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水生动物,常在晨昏和正午觅食。采食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根茎,亦取食陆生草本植物和农田谷物蔬菜。取食行为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安全性和食物可获得性决定栖息地选择。 大天鹅每年五至六月繁殖,雌鸟单独孵卵,幼鸟早成,成鸟具护幼行为。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以及人为干扰,影响大天鹅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大天鹅越冬适宜生境,存在保护空缺,部分重点利用区域不在保护范围。 通过地形整理、食物链构建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大天鹅提供适宜的越冬栖息生境。过度人为干预,影响大天鹅的种群分布格局、觅食行为和活动规律,应减少人工投食。同时,雁鸭类是禽流感病毒易感类群,可携带病毒长距离传播,需加强监测防控。 守护滨海湿地,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海洋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