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安康,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吗?

    2024-06-10




    【端午由来】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这部记录中国古代风土人情的著作,成为中国后世研究端午节的重要历史资料。据《风土纪》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也有少数是关于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之说。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的一首端午节的民谣,生动描述了人们过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古往今来,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众多,而吃粽子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






    贴心提示:粽子虽然好吃,但要合理食用,避免引起身体不适。


    ?营养标识

    现在许多包装粽已经开始标识营养成分了。营养成分的标识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识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因此,阅读营养标识很重要,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让这个端午节既美味又健康。


     ?食物搭配

    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搭配新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等。可在餐后来一份水果。另外粽子不宜吃太多,吃后不能立刻喝冷水,粽子是糯米做的,喜热,遇冷凝结不消化,易引起腹胀。

    特别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配薄荷茶、绿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清热去腻。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配香包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戴香包颇有讲究,一般有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悬艾草、菖蒲、蒜头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饮蒲酒、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最后,促进中心祝大家端午安康,假期愉快!


    端午节安




    来源: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