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穴位治未病,预防跑在治疗前

    2022-03-30


     

    Health

    Community

    巧用穴位治未病

    预防跑在治疗前

    本期专家


      各位突然进入决赛圈的小伙伴,现在大家是处于怎样的状态呢?作为医务人员,笔者在月初就进入了集中隔离点担任医疗保障任务,然而疫情还是影响到了这个城市所有的人,生活再一次放慢了脚步。前几天“张爸”为我们解读了新冠肺炎第九版的诊疗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针灸治疗也被推荐在治疗和恢复期时使用中。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是每个人健康的“开关”,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灸和按摩,是我们每个人随身携带的“药”。今天为大家介绍恢复期的几个针灸治疗推荐穴位,有健脾益气,养阴润肺的作用,而在家“蛤蜊炖蛋(隔离等待)”的各位不妨可以进行穴位按摩,把“治已病”变成“治未病。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肺司呼吸,调节肺、肾在肺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No.1

    太溪穴



    太溪:在足踝内侧,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主治肾虚诸证,常常用于治疗肾虚引起头痛、耳鸣、牙痛等病症;月经不调、尿频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和下肢发冷、疼痛;失眠;以及咳喘等肺部疾病。



    No.2

    孔最穴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大约在前臂中间。有肃肺降气,清泻肺热,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症。



    No.3

    肺兪穴



      肺兪:肺兪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肺系疾病。



    No.4

    脾兪、足三里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预防疾病,提升正气,健脾是首要,所以接下来介绍的是有健脾益气作用的穴位。

      脾兪: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治疗脾胃疾病,调节脾胃功能的要穴。


      足三里:足三里可以说是穴位中的“顶流”了,知名度高,使用范围又广,在胃肠疾病、虚劳病证和日常保健中都是常用穴位。



    找到穴位以后,我们居家可以通过推拿、艾灸这些方法刺激穴位,进行保健。

    点穴法

    用指尖、指关节或点穴棒点按穴位。按压至穴位局部微微酸痛,每穴按揉50-100次,动作柔和,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推摩法

    背部肺兪、脾兪等穴位可以采取比较大范围的推摩法,比较适合居家保健。以穴位为中心,整个手掌贴于背部皮肤,在穴位水平线上,进行横向,或沿着脊柱方向纵向进行按摩,至局部皮肤感觉微微发热。


    艾灸法

    点燃艾条,置于穴位之上,每穴位灸1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烫伤皮肤。穴位可交替使用,如果出现口干、口舌生疮等症状建议暂缓进行艾灸,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情还没有停下脚步,坚持做好防疫“三件套,五还要”,保持生活规律,健康饮食,都是在这个阶段让我们保持健康的要素,如果再加上“神秘的东方力量”为健康添砖加瓦,相信我们能跑赢病毒,走过这一波“倒春寒”!


    志愿服务总队

    上海知行合医健康科普联盟

    联合出品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