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绘蓝图:发现昆虫、记录蝴蝶、松鼠、鸟儿与路杀,感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2025-03-22


    朋友们,新活动来了!


    “我的自然百宝箱”科普品牌已启动2025年度主题“自然共生”系列活动!




    今年我们诚邀市民朋友一同揭开都市秘境的面纱,参与公众科学行动,刷新“上海昆虫家谱”, 标记“蝴蝶分布地图”、寻觅“赤腹松鼠”、关注“动物路杀”现象,记录崇明东滩湿地鸟儿探索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





    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奔赴”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 citizen science)的概念逐渐受到关注,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公众科学通常指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并产生新知识的、有意识的合作过程,在推动科研、科普、环境教育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作为连接科学家与公众的桥梁,成为了“双向奔赴”的美好见证。






    参与公众科学项目会有哪些收获?


    你可以:

    1.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前辈与朋友,获得与爱好者们交流的机会;

    2.关注身边环境变化,深度亲近自然;

    3.学习昆虫新知识,有机会参加昆虫调查鉴定等工作坊,体验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4.学习更多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了解动物路杀事件相关知识与技能;

    5.探寻赤腹松鼠与人类的互作模式;

    6.走进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崇明东滩鸟类调查。

    7.成为公众科学家,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获得成就感

    8.关注上海市志愿者网站“版块,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获得志愿者服务时长。

    (鸣谢:组委会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


      活动如何安排?


    活动发布:3月22日
    活动开展:3月底 -12月
    成果展示:10月-12月


       有哪些内容?


    01.“上海昆虫家谱”项目



    地区:上海市

    调查方法:随机记录/每月分区调查
    什么时间:全年
    单次花费时间:随机记录2分钟/每月调查单次1-2小时


    为什么做这个调查?

    上海有多少种昆虫?我们已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给出了答案。最新的回复是《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收录的“3556种”,但应该还有更多。


    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整理,共同汇总上海的“昆虫名录”。在过程中,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座城市,也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4年上海昆虫新纪录示意


    今年我们将发起“城市挑战赛”让公众更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垂直领域的类群整理对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来找到一些稀有、特殊、小种群的物种,甚至是上海昆虫新纪录


    如何参与?

    1. 随机记录:拍摄上海昆虫(常见、罕见均可)身体特征明显的图片,上传至“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批量上传可使用网页端http://shzrbwg.naturewin.cn/


    2. 每月调查:加入项目交流群(已进入“2023/2024 上海昆虫家谱交流群的不用再添加),按区找到组长,加入分区调查群,报名线下调查行动,将所拍昆虫图片提交至“听见万物”。



    辅助学习资料
    《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
    《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
    《上海昆虫1000种》 
    《上海陆生无脊椎动物识别指南》


    02.“上海蝴蝶监测”项目

    地区:上海市

    调查方法:随机记录/每月分区调查
    什么时间:春夏秋三季
    单次花费时间:随机记录2分钟、每月分区调查和样区调查2-3小时


    为什么做这个调查?

    蝴蝶是城市昆虫多样性的典型案例,它的多样性受“幼虫寄主植物和“成虫蜜源植物资源的影响。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多样化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城市传粉昆虫多样性。


    我们想通过随机观察影像记录对上海市现存的蝴蝶物种、分布区域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统计。




    近十年来种群在上海锐减的灰绒麝凤蝶
    图片来源:大城小虫工作室


    项目重点追踪上海本土珍稀蝴蝶物种的分布,希望能为将来更好地提出适合本土蝴蝶保护及复育的方案提供参考。



    如何参与?

    1. 随机记录:拍摄上海蝴蝶生态照片,上传至:



    2. 每月分区调查:添加下列工作微信号,并备注“参与上海蝴蝶监测”。


    2024“上海昆虫家谱”和“上海蝴蝶监测”公民科学项目

    联合发起: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组、大城小虫工作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

    特别支持: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上海市昆虫学会
    鸣谢:白熊老师对本活动的支持。


    03.“路杀生物调查”项目

    地区:全国道路

    调查方法:随机记录、样线调查

    什么时间:全年

    单次花费时间:随机记录2分钟、样线调查0.5-1小时


    为什么做这个调查?

    在全球各地,动物因与车辆碰撞而造成的死亡已经超过狩猎成为陆地脊椎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正不断影响着野生动物种群密度和种群的性别结构。


    在国内,关于路杀(Animals-vehicle collisions, AVC)的研究并不多,目前仍缺乏数据与研究来汇总我国路杀网络的现状。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图片来源: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


    我们将与公众科学家携手合作,努力覆盖中国大陆各个地区,累计路杀事件的基础数据,为科学家们后续了解中国地区的路杀事件现状、分析路杀高发地及易受威胁物种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志愿者招募|2025年全国路杀生物调查启动!


    我们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招募公众科学家,调查前项目组会开展线上培训来答疑解惑。

    本年度希望大家携手周围的伙伴,每个月对固定样线开展周期性调查,我们会在年终对坚持打卡记录的公众科学家们颁发证书。


    今年我们将设置崇明调查样线及相关科普活动,敬请期待!



    如何参与?

    1.随机上传志愿者个人/团体:没有持续且相对固定的时间参与调查的公民科学家,日常生活中偶遇到路杀事件,可随时上传到“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微信小程序。



    2. 固定样线调查志愿者个人/团体:

    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调查样线,每个月至少沿固定样线调查一次(步行开车均可),同样将路杀事件上传至‘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将样线序号填写在备注中,序号即为用户ID-地点(例如:13-南京)。






    联合发起: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组、中山大学鸟类生态与进化实验室
    鸣谢:王雨溪 为本项目logo所作的贡献


    04.“赤腹松鼠调查”项目

    地区:上海各区
    调查方法:随机记录
    什么时间:全年
    单次花费时间:5分钟






    为什么做这个调查?

    赤腹松鼠活泼灵动、善于跳跃,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同时可作为生境质量的指示物种。


    在前期调查中,发现两个问题:
    1)赤腹松鼠对城区利用集中于区域A,随处可见,而具有相似生境的区域B则完全没有分布;
    2)赤腹松鼠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但如果其种群密度过大,则会造成生境资源的破坏,如啃食树皮、啮咬电线、污染环境等。


    本项目旨在携手公民科学家,共同对上海城区赤腹松鼠种群开展调查,探讨促进赤腹松鼠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方式和途径。



    如何参与?

    随机记录:拍摄赤腹松鼠身体特征明显的图片,上传至“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兽踪觅”板块




    我们的计划
    在上海城区范围内招募公众科学家,以随时发现、随手拍、即时上传为主要方式,在上海各区建立公众科学家志愿者团队。调查前开展线上培训,为志愿者答疑解惑。


    期待的伙伴

    1.已注册的企业、公益机构,如自然教育机构、公益组织民办非企业机构;

    2.未注册但具备较稳定结构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如民间志愿者协会、观鸟会;

    3.地区负责人:每个地区至少1名负责人,负责具体人员的调查培训和信息交流;

    4.个人志愿者:喜欢徒步和自然观察,喜欢小动物,有耐心。


    如何联系项目组?

    欢迎扫码进入本项目社群。





    05.“崇明东滩调查”项目

    地区:上海崇明东滩

    调查方法:样区同步调查

    什么时间:全年

    单次花费时间:约4小时






    怎么做调查?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与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组建公民科学调查志愿者团队,提供培训和指导,组织公众支持并参与崇明东滩地区水鸟调查,记录各样区鸟类分布数据等信息。


    如何参与?
    详见后续“上海自然博物馆”,“崇明东滩保护区”和“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微信公众号相关推送。
    联合发起: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组、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

    指导单位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特别支持
    组委会
    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上海市林业总站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上海市昆虫学会


    联合发起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
    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
    大城小虫工作室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
    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


    来源: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