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
最新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发展绿色建筑和推进建筑节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建筑领域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国际能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建筑行业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51.3%。
近年来,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借助“光储直柔”“浅层地热能”等先进技术,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已全部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与此同时,全国有约4000个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评价认证证书,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更是日益普及。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25%,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累计达24亿平方米。
建筑领域是碳排放大户。推动建筑领域减碳、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基本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是重要前提。推动建筑节能,不仅需要依靠科技支撑,人才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需要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系统学习,掌握装配式工程项目中装饰装修、项目验收、核准销售等工作技能。培养从事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技能人才,即面向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装配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技能人才。围绕“双碳”目标培育绿色建筑装配式人才,变“工程施工型”为“制造、施工管理型”,变“粗胚型”为成品型。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