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一周时光如此短暂,精彩活动仍在延续~
第八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
10月27日下午,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在上海科技馆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郑钢淼,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锋,“”活动发起人、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左焕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丁文江共同启动本届自然保护周。仪式上,吉祥物“申申”首次作为3D虚拟主持人亮相,面对面为大家介绍活动相关情况,让自然保护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中国内地音乐剧演员、歌手郑云龙作为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形象大使,通过数字化方式惊喜亮相启动仪式,向公众发起“低碳生活行动倡议”;各主办单位相关领导同千万网友一起助力绿色蓄能、点亮城市之光。
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举办了包括名人讲坛、青少年主题活动、摄影展、手机随手拍等在内的九大主题活动,并与本市相关机场、航空公司等窗口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预热、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共开展活动1500余场次,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受众人次超过1000万。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广网等央媒及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等本地主流媒体均对本届自然保护周相关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周时光转瞬即逝,精彩活动仍在延续。接下来,还有这些活动和展览等你参加!
大熊猫,一个从800万年前走来的孑遗物种,是传说中驰骋沙场的食铁神兽,也是竹林中怡然温良的神秘隐士。阴阳相合的黑白分明,生于华夏的国宝光环,漂洋过海的友好使者,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印记,传递着来自东方的善意,激荡起超越国界的情感共鸣,展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大熊猫,续写着生命演化突出重围的奇迹,丈量着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本次展览设有“演化”“生态”“保护”“文化”四个版块,通过手绘、模型、互动沙盘、动画、纪录片、科普游戏、AR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现国宝大熊猫的分类演化、行为形态、生态环境、伴生动物、保育保护、文化历史等,激发公众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的情感共鸣和行动意识。
展览设于上海科技馆1号门球厅,将持续到11月20日,还没来得及观展的市民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去体验啦!
本次手机随手拍大赛由组委会主办,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承办,以“共创文明城区,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自然题材手机摄影作品,共收集到投稿作品1230幅。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共有136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获奖名单链接:第八届“共创文明城区,共建绿色家园”手机随手拍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组委会将首次开设手机随手拍线上数字展厅,让更多人通过“云看展”的方式感受身边的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绿色发展,计划于11月中旬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展厅入口。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观展!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本市相关各区将陆续开展“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鼓励大家在阳台种植果蔬,降低碳排放,倡导绿色生活、绿色饮食、绿色消费,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和记录绿色低碳行动。市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活动报名方式。
本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将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
首届上海市民社区花园节
上海市民观鸟大赛
2022年金秋赏菊季
2022年金秋赏蝶季
上海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展”巡展
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云看馆
上海湿地及鸟类优秀摄影作品展示
“我的自然百宝箱”线下展示活动将于11月在YOUNG剧场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欢迎大家前去观展!
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1月,青少年主题活动优秀成果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进行集中展示,欢迎广大青少年和市民前来观看。
通过连续八年的开拓进取和经验积累,“”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超百位全球知名专家主动参与,累计受众人次超过6000万,品牌效应日益提升。我们将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在“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下,把合作推得更深、把平台搭得更大、把品牌打得更响,不仅使“”成为上海重要的城市名片,更要努力打造绿色发展“上海样板”,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中国方案”!
来源: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