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冬至“食”刻大如年,记得吃饺子

    2022-12-22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二十四节气


    传统


    冬至





    冬至节气知多少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

    迎来冬至节气,

    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进九”,

    标志寒冬到来。



    今日以后,

    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会逐渐升高,

    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你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习俗吗?

    冬至这天吃饺子,

    是为了纪念谁?

    在古人看来

    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此时的物候也符合着

    古人对阴极阳生的理解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之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也已暗暗开始流动。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吗?

    故事还得从医师张仲景说起,他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迎来最寒冷的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冬至前后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





    上海天气

    5 ℃

    2022年12月22日

    一股较强冷空气应着节气抵达,今天早晨到上午开始影响本市,气温将明显下降,全天气温在2~6℃之间。风力进一步增大,西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江沿海地区6-7级阵风8级。降温叠加大风的影响 冷上加冷,天空依旧晴朗,但不要被太阳骗了,防风防寒,厚外套不可少。空气仍比较干燥,相对湿度在70%~35%,注意适当补水以及用火用电的安全。另外,今天上午以前有轻度霾。



    23日是冷空气影响下气温最低点,市区最低气温零下2℃左右,有薄冰,郊区零下5℃到零下3℃,有冰冻或严重冰冻;而且基础气温低,白天回暖也比较缓慢,冻感十足,恐怕羽绒服又得上阵了。预计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直到月底前申城气温都比较低迷,最低气温市区多在1~2℃,白天气温也只有个位数,大家防寒保暖不松懈。未来一周还是阳光的地盘,冬天的阳光,总是比其他季节更可爱一点,有阳光,再冷也会觉得好很多吧!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