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植物拥有“智慧”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莫衷一是。有的人说植物没有“脑袋”,哪来的智慧?也有人说,植物在地球上生存了亿万年,没有一定的“智慧”,如何能生存下来呢?其实,植物的“智慧”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仔细观察,并且有足够的耐心,一定可以发现植物别样的“智慧”,深刻体会到生物进化的奇妙,进而对生命心存敬畏。
11月26日中午,静安区科协携手促进中心、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共同开展了“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1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之“植物的智慧”自然科普活动。来自志愿服务总队、上海辰山植物园的专家型志愿者带领师生在欣赏植物之美的同时,换个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植物。
人与植物的关系错综复杂,植物对人的影响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植物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植物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所谓植物的“智慧”是指植物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的自然选择下所形成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各种策略。为了让大家能够系统性地理解这一主题,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寿海洋老师从根、茎、叶、花、果等器官,逐一进行讲解,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将这些植物器官有趣的、好玩的一面介绍给现场师生,带领他们重新认识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植物器官。“以龟背竹为例,雨水、狂风会被龟背竹叶子上‘地漏’般的孔洞和缝隙分流,既漏雨又不挡风,叶面的阻力大大降低了。雨水还能够流到植株的根部,滋润它的葱茏。风平浪静的日子,大叶子上的裂隙和孔洞,可以通透气流,从而调节整株植物的温、湿度。”
除了少量的文字外,寿海洋老师大量使用图片、GIF动图等多媒体素材,展示了几十种有趣的植物现象,如根茎叶的特殊功能、为了达到异花传粉的目的而动用的种种“伎俩”为尽可能多地繁衍后代并将它们送到远方的高超技艺等等。“聪明的植物甚至还会利用蚂蚁来传播种子。种子通过可食用的附属物招引蚂蚁取食,并搬至蚁巢,然后趁机萌发,如罂粟科紫堇属、马兜铃科细辛属等植物。”寿海洋老师细致深入的讲解让在座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对植物的智慧和适应自然的能力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活动最后,寿海洋老师说道:“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要是我们连鼻子底下的东西都没有好好读过,在图书馆里,能看见什么呢?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中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
活动现场,同学们暂时忘记了学业的烦恼,跟随寿海洋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植物世界中,领略造物的神奇、自然的智慧。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说:“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直希望能够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多接触万物、多感受世界,然后更充实、更有精神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之后,志愿服务总队还将组织更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校区、园区,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科普体验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把科普知识、理念和精神发扬出去,使科普更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