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服务流动驿站】心中悸动为哪般?——谈谈中医怎么看心悸病
科普服务流动驿站项目心内科专家,曙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贾美君博士
碰到紧急的事了,我们常说"心"里着急;悲伤的时候,我们感觉"心"里难过;路见不平时,我们说"心"生愤恨!然而现代医学告诉大家,各种情绪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为什么我们自己感觉却是出自于"心"?
这其实与中医学对"心"的功能的理解十分契合,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也就是说,各种有关情绪、睡眠、神志等都是由"心"来主持的。现代研究也证实精神因素作用于大脑,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控制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等,可影响心脏的搏动。
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心主血脉",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符合。心气心阳,让血流在脉中运行,让脉络通畅不淤塞。心血心阴,滋润神志的正常运转。
当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失常时候,会感到心悸等不适,就患上了心悸病!
工作繁忙、睡眠不足、不良情绪(生气、悲伤)等都是耗伤心血的因素,长久以往就会"成疾(悸)"。
比如,有些人喜欢大鱼大肉,嗜酒如命……会引起湿热内蕴,日久会阻滞血脉导致血瘀;还有些人,尤其是女性较多,因家里家外烦忙,长期郁郁寡欢,肝气不舒,气滞也会血瘀。
气血不足未能及时就治,则会逐渐发展为心阳心阴不足。心阳不振常见于某些心脏病后期的病人,比如心力衰竭患者,不仅有心悸,还同时伴有水肿和气喘等;心阴不足,容易出现虚火亢盛,出现失眠、口干、口腔溃疡等。
因此,同样是心悸,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心悸的表现有很大差别,中医就是根据这些表现来判断心悸的类型(中医学称之为证型)来对症下药的!
这种病人胆子特别小,一点儿风吹草动的动静都能吓一跳,心慌慌好一阵,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得像做"小偷"。这都是因为心气亏虚,不能支持心神,心神不稳引起的。
这种人平时多思多虑,心思重,又内向,总感觉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脸色苍白或者萎黄,心悸发作时自我感觉心跳很重,越累越是心悸明显,中医称之为"怔忡"。最典型的就是林妹妹,忧思不解,郁郁寡欢,心中时有惕惕然。思虑暗耗心血,心血亏虚则心神不养也。
现代人多工作繁忙,熬夜加班更是常事,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继续工作。一开始耗伤心血,日久累及心阴,甚至肾阴,水不济火,虚火内生,这种人会感觉心悸,心烦,睡不着梦还多,头晕耳鸣,甚至手脚心发热。
这种病人多数是久病,不仅有心气虚的表现,还有阳气不足的表现,比如怕冷,手脚冰凉,下肢水肿等。
这种情况下,除了心悸以外,常伴有胸部刺痛,女性月经颜色深,有血块,口唇也看起来紫暗,说明血脉不通,有瘀血阻滞心脉。
常有心悸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做到尽量避免病因,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再针对性的服用点中药或者药膳,说不准不用跑医院、心悸好大半啦!
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在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促进中心主办,联动上海各区社区学院、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以及上海老干部大学等社区教育机构,创设并实施开展“科普服务流动驿站”。坚持围绕“精准科普,服务大众”的服务宗旨,依托上海优质科普教育资源,以市民需求为导向,进行菜单式选择,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运行,为市民输送游学式体验、互动项目体验、课程服务、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
2023年,为继续提升品牌效应,扩大服务人群,驿站持续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巩固线上课程,市民朋友可以通过直播课程及在线回顾等方式,观看学习驿站相关科普课程。主办方将秉持“创新、精品、服务、求实”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开展,致力于本市终身学习科普教育工作,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科学素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