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压出现这个问题,比高血压本身更可怕!快了解这些“血压警报”

    2023-11-19

    平时,您有测量血压的习惯吗?您是否真的了解自己血压的真实情况?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人数2.45亿,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1.6%。


    换句话说,大约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这比高血压本身更可怕!



    血压就是动脉血管内血流的压力。


    血压太高,会冲击血管壁;太低则无法推动血液流动,导致组织缺血。


    在我国,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血压缓慢升高时,身体并不会有什么明显不适,如果不体检,则很难发现自身血压的异常。


    但是,没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伤害!


    高血压的危害是一个长期、静默的过程。


    初期,全身的大、中、小血管开始痉挛硬化,这些变化多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眼底动脉,逐步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临床中,很多致命、致残的疾病,都与高血压相关——


    ?脑卒中(中风):80%的脑卒中和高血压相关。如果将血压降下来,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5%~40%。


    ?心梗:约5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使心梗概率降低14%。


    ?肾动脉硬化:血压长期升高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反过来又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眼底病变:高血压患者中约70%会发生眼底病变,严重者甚至失明。


    ?分娩风险:孕妇如有高血压,将面临巨大的分娩风险,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孕妇和新生儿死亡。





    常测血压很重要!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年纪大了才容易得高血压,其实高血压人群已经趋于年轻化,很多中青年人成为高血压的后备军。


    因此,不管您多年轻,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别忘了测量血压。


    ?头晕、头痛:一般是持续性的,头痛部位多在太阳穴和后脑勺。


    ?烦躁、心悸、失眠:这3种症状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视力下降:若出现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就要考虑是否为高血压所致。


    ?肢体麻木:当高血压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现象。


    ?鼻出血、结膜下出血:许多患者因为鼻出血测量血压才发现高血压。高血压还会导致眼睛血管脆弱,引起结膜下出血,常无不适症状而被忽视。


    ?其他症状:有时血压升高会引起面色泛红、胸闷、憋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血压怎么测量最准确?



    一般来说,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建议大家选择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操作简单,测量方法也很好掌握,测量稳定,结果也更准确。


    具体步骤——



    第一步:测量前 要做好这些准备



    1. 测量之前至少30分钟内,避免饮用咖啡或酒精、运动和吸烟。

    2. 测血压前应排空膀胱。

    3. 选择温暖安静的环境测血压。



    第二步:用正确的姿势测血压



    让自己心情放松,双脚放平,坐位背部倚靠,静坐5分钟,再开始测血压。


    上臂处的衣服不要太厚,可裸着手臂,也可保留一层薄衣物。



    第三步:测血压



    1.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同一水平;

    2.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一般认为能塞进2个指头时松紧适度;

    3. 按下测量键,等气囊放气结束,屏幕显示稳定数值后才可取下袖带。


    特别提示:测量时,不要跟旁边的人说话,也不要握拳或用力。



    小贴士


    1.第一次测量时,左右侧血压都要测,选择血压偏高的一侧作为后续测量的手臂。

    2.通常早上6时~8时以及下午4时~6时属于血压的高峰阶段,这时是测量血压的最佳阶段。

    3.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建议每次测2~3次,一次测完静待2分钟后再测下一次。

    4.人体的血压是不断波动的,大家应养成定期测量的好习惯,当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也至少测一天。

    5.血压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90mmHg~139mmHg和舒张压60mmHg~89mmHg。收缩压130mmHg~139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89mmHg属于正常高值。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可诊断为高血压,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成年人。





     血压一定要控制!



    控制血压是一辈子的大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越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水平,越能预防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


    很多人认为控制血压只需要吃药就好了,其实,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高血压进展——



    减少钠盐摄入



    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多的食品,清淡饮食为主。



    吃点高钾食物



    盐吃多了会升高血压,但与钠的升压作用相反,钾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富含钾的食物包括豆类、橙子、木瓜、香蕉、土豆、红薯、芋头、山药、菠菜、芥蓝、苋菜等。



    减轻体重



    有效的体重控制能够降低血压水平。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应控制在24以下。


    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控制在26以下。



    保证睡眠



    减轻精神压力,不熬夜,尽量提高睡眠质量,避免交感神经过于兴奋。



    定期运动



    运动有助于维持血压问题,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登山、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注意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来源: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