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胰腺炎,极需关注

    2025-04-25

       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之类,人们大多己经耳熟能详,但对这慢性胰腺炎,却大多不甚了然,不仅民众如此,在一些医生中亦少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此病的症状常不典型,而且发病率似乎不是很高之故。不过发病率似乎不高,很有可能是医生们未充分关注此病,自然不会想到去诊断此病,统计出来的发病率自然便不高了。

        慢性胰腺炎在美国成人中的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中24.7人发生此病,我国约为10万分之13,不过这是多年前的估算,这些年来呈不断增长之势,肯定不止此数了。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倍。

        慢性胰腺炎为难治之症,而且会并发糖尿病、胰腺癌等严重的疾病,故预防甚为重要。而欲预防此病需先了解其发病之原因:

        一般而言,慢性xx炎常由急性xx炎或是久治不愈、或是反复发作转化而来。急性胰腺炎久治不愈似不多见,反复发作到是不少。问题是这急性胰腺炎何以会反复发作?这在我国主要是与胆道问题有关: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道输入十二指肠以帮助食物的消化。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输入十二指肠,亦是食物消化必须之物,胆总管与胰管皆开口于十二指肠的壶腹部,两者近在咫尺,岂止是“近”,甚至在多数人中两管合而为一、呈“Y”字状,合并为一个开口,将胆汁与胰液混在一起输入十二指肠。胆道向外排液的压力较低,当肠道细菌较多、毒力较強时便有可能逆流而上进入胆道,甚至深入胆囊形成炎症,若是胆囊、胆道中还有结石或畸形使胆汁排泄不畅,则炎症常呈慢性状态。这一炎症状态使近在咫尺甚至同一出口的胰管不能自保,细菌或毒素亦可进入胰管之中,胰腺所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原本需待进入肠道受细菌等因素作用被“激活”方能发挥消化蛋白质、脂肪之作用,这下子在胰管内便被提前激活了,于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消化起胰腺自身的蛋白质、脂肪来了,于是这种化学性的胰腺炎发生。这胰腺炎虽是化学性的,但却是因细菌性的胆道疾病而引起,故称之为“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病因不除、胰腺疾病反复,最终形成慢性胰腺炎。

        另一个引发慢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是酗酒,酒精伤肝尽人皆知,其实酒精亦绝对能损伤胰腺,胆源性胰腺炎在中老年女性中多见些,而酒精性慢性胰腺炎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最近中国医师协会发布《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提到以酒精之量计,持续2年,每日达80克之男性、60克之女性,若有慢性胰腺炎证据,即可诊断为酒精性慢性胰腺炎。这个量在许多嗜酒者中都是 “小意思、不难达到的。酗酒是欧美人士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脂代谢紊乱、尤其是甘油三脂增高明显者,易引发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毛细血管中高浓度的甘油三脂,又尤其是一次性大量摄入的外源性、即吃进来的甘油三脂可造成胰腺毛细血管的阻塞、甚至破裂,甘油三脂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游离脂肪酸损害胰腺组织。

        吸烟亦肯定是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此外,近年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亦有一定的关系。

        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但轻重不一,或呈持续性或呈阵发性,但这一症状常被病人甚至医生认为是“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胃炎”所致,因为此类病人确实也常伴有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的病人胰腺的分泌功能减弱,胰脂酶、蛋白酶的分泌不足,影响脂肪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其严重者可形成脂肪泻,一日多次排出含大量脂肪的、恶臭的不成形的糞便。近据报道:我国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脂肪泻的占22.9%。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是分泌胰岛素,不难理解:慢性胰腺炎会并发糖尿病,其发生率在医学文献中的报道为5%至46%不等,我国最近的报道为28.3%,即近30%,看来是可靠的。慢性胰腺炎的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胰腺癌,据文献报道为4%,胰腺癌是一个不易早期发现和确诊之病,看来或不止此数。

        慢性胰腺炎应引起医务同道的重视,遇有可疑症状的病例应作相关检查,以期确诊。慢性胰腺炎虽缺乏特效治疗之法,但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止痛、补充消化酶、改善营养状况等多能使病人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慢性胰腺炎病人是糖尿病、胰腺癌的“好发人群”,对此类病人应充分关注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对民众而言更重要的是预防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根据前述发病的相关因素,应戒除烟酒嗜好,避免一次摄入过量的脂肪物质,积极治疗脂代谢紊乱及慢性胆道系统的炎症。

        “慢性胆囊炎”是一个颇为常见的疾病,通常的说法是“如无症状可不治疗”。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慢性胆囊炎”确无症状、既往亦无发作的病史,仅是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壁稍毛糙”或“胆囊壁稍厚”或“胆囊中有小结石”而诊断的。确实如无症状可不治疗,但如果胆囊中充满结石以致胆囊失去收缩功能者,即使无明显症状亦应考虑手术切除,因此种胆囊多数已成为一个慢性炎症病灶。而如胆囊炎反复发作,尤其是曾引发“胆源性胰腺炎”者,那怕只有过一次,也应该考虑胆囊切除,以杜绝第二、第三次,最终引发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虽然症状隐匿,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循,虽无根治之法,但可改善症状。所以医生要关注此病的诊断,民众更应关注此病的预防。

    作者与公众号简介

       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因肝癌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本公众号名为:“”主要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之医学科普作品及小说、游记、随笔、图画等文艺作品,敬请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来源: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