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扬志愿风采 享科普生活
2021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
教师节专场
为加快优秀科普内容与传统文化的下沉力度,9月10日下午,静安区科协携手促进中心,共同举办了“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1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教师节专场,为临汾社区教职工代表奉上了三场多姿多彩的科普盛宴。来自志愿服务总队、上海社区科普教育志愿服务分队的专家型志愿者们带领120余位教职工零距离体验团扇制作、陶艺创美与微景观DIY,一起度过了一个轻松、快乐、有意义的教师节。
团扇制作
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型志愿者,插花、园艺双高级工程师茅慧莉老师向在场的教职工们介绍我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团扇,感受古人在刺绣与绘画方面的卓越成果:“团扇是咱们国家著名的艺术品,有团圆友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团扇最早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的,而是皇帝外出时遮阳挡风用的。到了东汉,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丝、绢、绫罗制作扇子,并且在上面点缀绣画,增添一些情趣......”茅慧莉老师生动有趣的解说,让参与活动的教职工听得津津有味。
陶艺创美
来自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的专家志愿者团队带领大家步入趣味横生的陶艺世界:“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说,陶瓷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们在瓷器上留下的图案与装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里面还蕴含着祖先们对美的欣赏与追求......”多位志愿者轮番登场,将陶瓷制作各个环节的考究之处娓娓道来,引得老师们惊叹连连。
微景观DIY
来自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的杨涛老师则带领大家了解微观景物,从造物主的视角感受大千世界:“微景观是这两年比较热门的一种DIY手工制品,大多是以苔藓、多肉等植物为基础,与迷你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与动物玩偶装进同一个瓶子里,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们组合成小小的自然世界。你可以把它摆在家里,或是办公室的案头上,累的时候看一眼,不仅提神养目,还能舒缓心情......”大家一边听着杨涛老师细致的讲解,一边看着桌上的样品,眼神中尽是惊喜与好奇。
最后,在各位专家志愿者的指导与帮助下,老师们认真学习如何制作自己的团扇、陶艺与微景观作品——做团扇时,老师们拿起手中的花叶尽情发挥创意,空白的扇面上顿时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体验陶艺拉坯时,老师们用指尖感受着陶泥的细腻与多变,并在洁白的瓷盘上绘出各种精美的图样;做微景观时,老师们选择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植物与小道具,用想象力构筑起自己的微观世界......时间在活跃的气氛中飞快过去,上百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也在老师们的巧手下诞生。大家抱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开心地对着手机摆起pose,现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参与本次活动的张老师笑称,平时都是教给学生技能与知识,想不到在教师节,自己又做回了学生,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普体验课。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多办、常办,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给老师们缓解一下教学压力,增进彼此的感情。
之后,志愿服务总队还将组织更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校区、园区,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科普体验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把科普知识、理念和精神发扬出去,使科普更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