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总结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1-04-03




    4月1日,2020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总结交流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楼学海厅成功举办。



    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筹)主任杨建荣、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胡睦、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副处长汪炜、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曹晓清等领导出席,市教委、市科委相关同志,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总站、29 家实践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线下会议,各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职能科室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116个实践点负责老师通过线上参加。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处副处长汪炜主持。


    会议现场

    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通过上海教育云视频会议系统参会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致欢迎辞,对总结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聂清表示,青少年对于国家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整合了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资源,加强了高校和基础教育互联互通,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上海大学愿意发挥力量,共同完善创新育人的模式,助力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推动青少年科创工作越办越好。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致辞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总结了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工作推进情况。她指出,过去的一年,工作站项目新增复旦大学环境与健康等5家工作站,新招募学员3137人,借助信息化手段开设了包含1018课时防疫科普教育在内的各类科创课程,指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如期完成培养任务和评优工作。工作站抓实防疫,创新载体,强化育人,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培养了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从中彰显了五大亮点:一是迅即反应,平稳运行有定力;二是关注生命,防疫教育担主力;三是信息赋能,在线教学显活力;四是提质增能,过程管理强动力;五是做强品牌,辐射影响展魅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致辞


    作为去年新建立的工作站,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站长柯显信、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实践工作站站长韩挺介绍了工作站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优秀学生的科研成果等。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站长柯显信发言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学员作品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实践工作站站长韩挺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实践工作站学员作品


    作为优秀课程教师代表,复旦大学环境与健康实践工作站站长张蕴晖详实地介绍了课程方案建设、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

    复旦大学环境与健康实践工作站站长张蕴晖发言


    复旦大学环境与健康实践工作站学员课题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胡睦在讲话中指出,去年工作站课程开展顺应疫情防控的需要,倡导线下转线上教学的接力棒,通过打造课程直播、视频录播为主要授课形式的多维教学体系,构建会议应用软件、及时通讯工具为主要教学渠道的信息互动平台,探索疫情常态化混合式教学发展之旅。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胡睦发言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更好、更顺利、更高效地结合青少年科创人才培养,胡睦对工作站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希望。首先,要深入认识青少年科学创新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抓住大趋势,为未来国家发展、人才储备打好基础。其次,要发挥好引路人的职责,培养和提高广大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提前接触要到大学知识,在专家指导下完成课题探索、实践等完整科研流程。最后,要在现有学生基础上,不断扩大工作站的辐射面,帮助青少年实现跨越式成长。


    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筹)主任杨建荣在讲话中表示,工作站项目具有前瞻性,富有开创性,极有生命力,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要进一步深究和挖掘。


    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筹)主任杨建荣发言


    第一,要从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对创新实践工作站工作的认识。创新实践工作站培养科创后备人才,要体现基础性和前瞻性,要与国家的现代化和教育的高质量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第二,要从系统架构着眼,进一步充分认识创新实践工作站的机制创新和辐射效应。创新实践工作站建构的“总站——工作站——实践点”的三级管理体系,积极整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资源,遵循青少年成长需求、认知特点和创新实践教育规律,实践证明是有成效的,还要继续加强和深化。第三,要从思维建树着手,进一步充分认识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奠基功能和思维再造。把对科创后备人才的培养,放在信息时代加以考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日益进入生产、生活、教育领域的态势下,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概念、人工智能意识,以及使命感、责任感。


    与会人员认真聆听、交流


    杨建荣勉励各家工作站,在青少年科创后备人才培养这份事业上,不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要比学赶超,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


    201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携手创办“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旨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遴选招收本市部分高中阶段学生进入实践工作站学习,通过联通校内校外各领域科创载体,贯通课内课外跨学科多元课程,融通线上线下科学探究课题多维度评价,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拓宽科学视域,训练思维方式,丰富学习经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积淀科学素养,塑造人文情怀。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共有复旦计算机、交大网络空间安全、同济物理、华师大地理、上海天文台天文学等29个实践工作站,开设生物学、医学、化学、计算机、环境、数学、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天文、园艺、物理、地理、设计等13大类科创课程;每个实践站下设由市区级实验性示范高中、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科普场馆、科研院所等单位组成的4个实践点。现共有29家高中工作站、116个实践点。实践工作站项目现每年招收约3480名高中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对话权威专家、动手实验探究、实地走访调研,撰写课题论文,现场汇报答辩等环节,进一步完善科学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