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外卖小哥这次多给了一双筷子
留着,下次用!」
「超市带回来了一个塑料袋
不要扔,总会用上!」
「这件旧衣服充满了回忆
怎么能扔,它就是爷的青春!」
久而久之
你的家就变成了
垃圾场!!!
看着这凌乱的屋子
想着紧跟时尚,来波“断舍离”
可看着一样样的东西
却样样都不舍得扔
这个时候千万别自责
因为你很有可能已经患病了!
↓↓↓
囤积障碍症: 俗称囤积症,临床表现为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不舍得扔掉,大量囤积没用的东西,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生活。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囤积障碍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收藏v.s.过度囤积,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吗?
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可能是精美的手办,可能是酷炫的球鞋,也可能是知名的字画…进行收藏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某一类特定的物品,并且愿意向他人展示。
而过度囤积却完全不同,他们通常“收藏”物品的种类繁多,比如盒子、塑料袋、废纸等等,他们对获得的物品有强烈的信念和欲望,觉得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定会用上它。
【啥?!那不是科普君也有病了!】
还有一点,过度囤积的患者通常对自己收集的“宝藏”不会进行分类,再加上东西越来越多,超过了正常的储存空间,到最后也就是在堆积无用品而已。
同时,他们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并感到羞愧,因此不会愿意像收藏家一样将这些展示给其他人看。如果身边的人提议扔掉或整理这些物品,囤积症患者会十分痛苦,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3%的人受囤积症困扰,并且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病。有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人群中,囤积症的患病率甚至超过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此外,独自生活、有囤积症家族史、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发病。医学影像学也发现,囤积症患者的脑功能核磁扫描(fMRI)和健康人相比有差别,部分脑损伤也会导致人们出现囤积症状。
别担心,囤积症可以治!
就和许多疾病一样,囤积症会复发,如果只是单纯的增加储存空间,或者是一次性清理垃圾,这些是没有用的,因为物品很快又会被堆积起来。
美国贝丝·约翰逊杂物工作室,专门帮助囤积症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生活。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会先和囤积狂们探讨一系列问题,经过规律的心理咨询治疗后,囤积症患者可以在混乱的工厂里练习分类、处理物品。
如果有亲朋好友主动和你谈论他们自己的“囤积”问题,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同情,同时积极鼓励他们想办法让家里更安全,不要争论物品是该保留还是该丢弃,也不要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扔掉任何东西,以免信任被打破。当然如果严重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及时就医,接受系统的治疗。
来源: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果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