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三要素。当然还需要营养物质,即使植物在阳光下可以合成叶绿素,但也需要一定的氮、磷、钾肥才能正常生长,动物就更不用说了。但没有阳光、空气和水,就不可能孕育出生命。

     在阳光、空气和水之中,对人的健康而言,强调得最早、最多的是水的清洁无害,近年并开始强调人们每天需要饮足够量的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空气污染与对于环境卫生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重视空气的质量问题;对于阳光的关注在中国,其实也是很早的,中国人造房子自古便要选择朝南的方向,目的就是要多得到些阳光的照射。虽然古人并不知道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皮肤下面维生素D的 “前体物质”可以演变为维生素D,而有利于骨骼的健康,但是人们感觉到在一定的、不是过于强烈或过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身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结果是高楼林立。人们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阳光也变得珍贵了起来。健康专家提倡运动,而且提倡户外运动,其中的理由就是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可以形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增强骨骼的强度而有益于健康。晚近也有研究指出充分的维生素D更有益于脂质的正常代谢,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之类的问题。骨骼的健康,心血管的健康当然都是十分重要的。

       早已注意到北欧地区的人们在漫长的冬季里,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寒的冬季,漫漫的长夜,社交活动减少看来是重要的原因,缺少阳光的照射也是原因之一。最近有学者提到其实还不仅仅是缺少 “阳光” 照射的问题,在漫漫长夜之中,人体较长时间处于黑暗的环境下,大脑底部的松果体所分泌的褪黑素显著增加。这褪黑素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有抑制作用,能诱导人进入睡眠状态,分泌过多便有可能使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进而陷入抑郁的境界。

      我国地处温带地区,似乎并未有冬季抑郁症发病率增高的报告。不过,我国整体上抑郁症发病率增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已经是十分明显。老年人群在身体机能减退的同时,事实上大脑的功能也在减退,生活当中的兴奋点在减少,而孤独、病痛、行动不便等负性的心理压力增加,以致老年人事实上是抑郁症的易发人群。

      冬季来临,日头变短,光照减少,人体内的褪黑素增加,老年人亦不例外。寒风凛冽之时,阴雨绵绵之日增多,老年人更少户外活动、社交或近绝迹,寒冷造成的不适,阴雨导致的烦闷,若不善于自我调节,更容易情绪消极、心境低落。如果缺少亲情关怀,发生抑郁的风险必定增加。因此家属、社会此时更应该关注老人的健康,还应该特别关注老人的情绪和精神状况,多和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

      要帮助他们改善环境,使得他们的住处光线充足,温度适宜,避免不切实际地 “节电”;关心他们的饮食,若无禁忌,冬季应该劝他们多吃些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肉、奶、蛋、豆之类,如能饮些红茶、咖啡之类亦好,应避免过于清淡的饮食;引导他们观看或阅读令人振奋的电视节目或书籍,聆听悦耳的音乐;多与他们交谈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亲友的喜乐,而少议论亲友生病、亡故之类的话题,以免触景生情等等。

      人是一种恒温的动物,冬季是低温的季节,人们需要抗寒保暖,以顺利度过严冬。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家属、社会应该帮助他们顺利过冬,不但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情况,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心理状况,避免发生抑郁的精神障碍。

       要让老人们觉得冬天是温暖的,也是安祥的,而且春天也不远了。

作者与公众号简介

   本文作者杨秉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公众号名为:“”主要发表作者本人原创之医学科普作品及小说、游记、随笔、图画等文艺作品,敬请关注,欢迎批评指正。


点赞(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