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自然 绿创未来 静安区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 11月8日下午,第十一届“锦绣自然 绿创未来”静安区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落地PAC 购物中心广场。作为上海市民亲近自然、践行环保的重要公益平台,本次活动由组委会指导,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家庭参与,在秋日静安掀起一场“自然探索+文化传承+环保实践”的科普热潮。 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祝友元在致辞中表示,静安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既承载着百年文脉的深厚底蕴,也始终走在生态治理探索的前列。本次活动是区科协践行“两山”理论、传递生态理念的生动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每个人参与的“大合唱”,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低碳环保”成为静安市民的日常习惯。 现场,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二级调研员赵伟明、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奚春锋为本届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自然保护科普工作中的积极贡献。 小荧星艺术团带来的《梦里水乡》科学艺术表演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荷塘蛙鸣的诗意画卷,唤醒了人们心底对生态本真之美的无限向往。 在悠扬旋律的烘托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原副理事长王智勇,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龙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二级调研员沙剑波,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祝友元,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尚宝,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汤旭芳等活动组织方代表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本次科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后,市民们迅速投入到丰富多样的科普体验中,各个活动区前都排起了长队。在预热互动区,吉祥物“申申”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家长们忙着用镜头记录孩子与“微笑天使”的合影,志愿者则趁机讲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小知识,让科普在轻松互动中悄然渗透。 体验区则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核心阵地。 —锦绣自然— 非遗宋锦DIY活动 非遗宋锦DIY台前,家长与孩子共同拿起工具制作中式压襟挂坠,在一针一线中感受传统丝织技艺的魅力,让东方美学与环保理念碰撞出创意火花; —飞花令— 诗词中的人与自然 “飞花令”环节中,参与者围绕“秋”“枫”等自然关键字对出诗句——“大家知道吗?枫叶秋天变红,是因为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增多,这是树木适应低温的自然智慧!”在志愿者的科普下,文化雅趣成了认识自然之美的“桥梁”; —押花书签— 草木寄情,收藏四季 押花书签制作则延续古人“草木寄情”的雅致,把四季花草压进书页,翻书时触到的既是自然之美,也是文化之韵,让市民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押花不是“占有自然”,而是以雅致方式记录植物之美。 “射五毒”“滚铁环”“捶丸”“投壶”等传统游戏在这里被赋予环保新内涵。 —射五毒— 环保小箭神 “射五毒”瞄准的是电池、塑料瓶等“环境杀手”,每射中一个目标都是一次对污染知识的解锁; —滚铁环— 资源循环大冒险 “滚铁环”化身“资源循环大冒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错放的“资源”送回正确分类处; —投壶— 投木成林播种希望 “投壶”演变为“投木成林”,投出的是承载文化记忆的“箭矢”,落地的是象征自然生机的“树苗”,每一次投掷都是“种下希望、收获绿意”的播种过程。 —捶丸— 守护地球生态 每一次挥杆击球都是对生态保护的直接支持。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古今的运动体验,更是一次与自然深度对话的公益实践,让我们在协作与乐趣中,共同为城市添上一抹动人的绿色。 —绿水青山?美丽静安— 特别打卡区 “绿水青山?美丽静安”特别打卡区更是人气爆棚,参与者拍摄活动照片,配上“我在静安践行环保,共护自然之美”等自然保护宣言上传朋友圈,瞬间成为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发完朋友圈,已经有3个朋友问活动地址了,下次有类似活动我们要一起参加!” 一位市民笑着说。 完成所有体验项目的家庭凭活动集章卡兑换了“”定制宣传品与“美丽上海行动者”水晶奖牌。“这不仅是对孩子参与的认可,更能让环保理念伴随他成长。”一位家长拿着奖牌感慨道,“今天和孩子一起做宋锦挂坠、玩环保游戏,既学到了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又度过了高质量的亲子时光,这种‘家门口的科普活动’太有意义了。” 本次静安区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文化赋能”的形式,以“沉浸式科普体验+文化赋能环保”为核心,让市民在动手动脑中触摸自然之美、传承文化之韵,更让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人心。未来,静安区将继续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开展更多贴近市民的生态科普活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到绿色静安、美丽上海的建设中,共同守护自然之美、共创绿色未来。 指导单位 组委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 承办单位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支持单位 PAC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