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4
前不久,在浙江一家影院的影厅有数人在观影时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经过初步勘察发现这间影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标....
如果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该怎么办?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一氧化碳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分子量为28.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中毒?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
1、C+O?=点燃=CO?
2、2C+O?(不充分)=点燃=2CO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例如火灾的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很多火灾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不完全燃烧,它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
所以我们在火灾求生中,除了要避开火对我们的伤害,还要避免我们的口鼻吸入烟气。
如何判断是否一氧化碳中毒,通常表现出的症状有哪些?
1.轻度中毒症状:中毒时间短,以脑缺氧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暂昏厥,原有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消失,一般无后遗症状。
2.中度中毒症状:中毒时间较长,在轻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速、神志不清、走路不稳、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浅昏迷、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等症状。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度中毒症状:中毒发现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过多,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面色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抑制。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或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1.密闭房间的热水器
在密闭的房间内,使用直排燃气热水器或者安装错误,20 分钟内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出现,严重者甚至会昏迷。
2.房间的供暖设备
如果南方的煤炭小火炉、北方的土炕在使用时通风不足,以及某些取暖用燃气锅炉废气排放不合规时,就有可能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3.自制火锅烧烤
小伙伴们聚餐时选择使用木炭或者固体酒精加热的火锅、烤肉,或自己动手烧烤时如通风不良也容易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4.车库内打开汽车引擎
在欧美地区,最常见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是在封闭的车库内较长时间打开汽车引擎。
5.火灾烟气
火灾的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很多火灾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不完全燃烧,它会产生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
煤气泄漏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那么家用天然气泄漏会不会导致中毒呢?
天然气是无毒的,泄漏不会造成人员中毒。但是如果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会造成缺氧,长时间处于这个状态,会窒息死亡。泄漏天然气遇明火会爆炸。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多少会引起中毒?
通常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5%-10%时就能够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在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和人吸入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成正比,呈正相关。而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是根据人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来确定诊断,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5%-10%时,患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就可以达到10%-20%,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和患者吸入一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时就会出现中度中毒。当碳氧血红蛋白超过50%以上,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重度。
如果在家中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我们该如何处理?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迅速将患有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2、确保呼吸道通畅
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直窒息。
3、头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因为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很强。
所以,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使组织发生缺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
4、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因为高压氧不仅可以降低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增加一氧化碳排出和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外,并能增加氧的溶解量,降低脑水肿和解除细胞色素化酶的抑制。
5、观察病人变化
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影院常出现的安全事故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应对?
火灾事故、踩踏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
应对方法:
-发现身边的安全事故,大声示警并报告工作人员
-听从广播或工作人员指挥
-观察最近的安全出口位置,向安全出口快速移动,经由安全出口,在疏散指示标志的引导下,沿着疏散楼梯疏散到外部安全位置报告情况。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那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防患于未然?
1.用煤炭取暖的住户,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构造要严密,排烟排气要良好;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要格外注意,室内门窗不要封闭过严。
2.使用管道煤气,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3.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4.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强行打开窗户或排气扇,使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侵害。
5.老年人的年纪大,记性难免会有些跟不上,是否有烧炭都不一定记得。再加上感官都已经有些迟钝,即使摄入了很多的一氧化碳也未必能够很敏锐地觉察出来。因此千万不要把老人单独留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场所。
6.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7.火灾求生时,要根据火灾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避开烟气被我们口鼻吸入。
文字内容 |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文由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独家授权“”微信公众号发布,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