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世界讨厌香菜日,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香菜?

    2022-02-2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2/2/24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今天是“世界讨厌香菜日”。

    那么,这个奇怪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并不复杂,就是讨厌香菜的人所创办的。

    据非官方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人不吃香菜,也就是说,全球每100人,有15个不喜欢吃香菜,因此在每年2月24日,他们都会举行一个“世界讨厌香菜日”

    届时,全球“反香菜联盟”内的成员,都会团结起来,用文字、图片以及行为行为来发泄对香菜的不满。

    但在我们国内,香菜学名被称为芫荽,不少人还是相当喜欢其特殊的味道,甚至还有“榨香菜汁”这样的果饮,就连麦当劳都推出了香菜冰淇凌这样的本土化“特产”。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些人,不喜欢香菜呢?

    据了解,从成分而言,香菜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味道,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一些醛类,比如---反式-2-癸烯醛。

    而人体的味觉和嗅觉又是受到基因控制,有些人的11号染色体上,有一段叫OR6A2的基因,这种基因会让人对醛类物质更为敏感,从而更容易闻出香菜里的“臭味”。

    同时,香菜还有一些苦味的味觉基因,也会影响到香菜的接受程度。

    不过,基因并非是完全的决定性因素,从小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也对个人的食物偏好有影响,所以遇到一些不吃香菜的人,不能简单认为他们挑食,可能是他们的身体,对香菜本能的抗拒而已。

    香菜是臭的还是香的?

    香菜,学名是芫荽(yán suī),伞形科芫荽属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西汉时期就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种植。

    香菜一直是一种饱受争议的食材,有些人恨不得每道菜里都加点香菜提味,有些人却对它恨之入骨。没错,是真的恨之入骨。

    让香菜饱受争议的是它的味道。

    香菜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是由苯乙醛、癸醛、环癸烷、十一醛、十三醛、十四醛等多种醛类物质融合而成的(肥皂、洗手液中有类似的醛类化合物),香芹、胡萝卜、小茴香等同属伞形科植物,大多也都含有,因此这类蔬菜大多都有“特殊香味”。

    这种味道对不爱吃香菜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香菜黑”们觉得它有“臭虫”味儿(我们从香菜的英文名称“Coriander”中可以看到,该词汇源自希腊语“Koris”,意为“臭虫”)。

    而对于爱吃的人来说,则是一种美味——带有柠檬的清香味。

    爱与不爱谁说了算?

    那么,喜欢or不喜欢香菜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人们对香菜的态度大相径庭?

    根据研究发现,其实是你的DNA决定你对香菜态度。

    不喜欢香菜的人,体内出现了某种与嗅觉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种基因突变属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一种。香菜厌恶者11号染色体的某一区域与其他吃货存在着根本不同,这一区域与人们的嗅觉直接相关。

    香菜厌恶者天生带着一个名为 OR6A2 的特定基因,这一基因对醛类化合物非常敏感,会合成一种类似于肥皂的味道,而香菜中恰好富含这类物质。

    所以,这些人就形成了“香菜 = 肥皂味”甚至是“臭虫味”的印象,也难怪他们不想尝试了。

    现在不喜欢不代表以后不喜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基因会影响我们对香菜的好恶,但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是不是喜欢某种食物,与食物特定的味道、口感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所处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关系。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才决定了我们的饮食偏好。

    除了基因,饮食习惯也影响我们对香菜的喜好。如果身边的人长期做香菜给你吃,通过反复的接触,大脑也就能够慢慢接受香菜了。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一开始不吃香菜,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突然就能接受吃香菜,甚至喜欢吃香菜了。

    香菜味美食大赏

    虽然不爱香菜的人很多,但是,有数据统计,79% 的人是热爱香菜的。

    爱香菜才是大趋势。

    所以近些年,商家们也抓住了商机,推出不少香菜跨界美食。

    01

    香菜火锅


    香菜火锅不太需要介绍,已经火了有几年了。


    02

    香菜柠檬茶


    去年,市面上有了“香菜柠檬茶”,喝过的人说,香菜和柠檬两者各自美丽,口感没有融合互补。


    03

    香菜棒棒糖


    某宝上也能买到香菜棒棒糖,吃过的人说香菜味非常浓郁。


    04

    香菜蛋糕


    香菜还把魔爪伸向了蛋糕,简直是要席卷甜品界。


    05

    香菜月饼


    黑暗料理界的月饼,申申吃过韭菜味、小龙虾味的,但香菜味的真的没吃过。


    以上你都吃过吗?

    你还吃过哪些香菜味美食?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