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活动】走近飞行课堂,人人都是小机长

    2021-03-29

    人人都是

       小机长

    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

    ——2021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



     2021年3月29日上午,由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促进中心主办的“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1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之“追梦蓝天”科普体验活动走进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来自志愿服务总队、中国东方航空的专家志愿者们带领全校师生走近神秘的航天飞行,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空中科普之旅。



     来自东航飞行部“追梦蓝天”志愿服务队的飞行员志愿者陈东哲穿着制服帅气登场,赢得在场师生一阵欢呼。作为本次活动的专家志愿者,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人类的飞行史。人类从何时起有了探索天空的想法?早期人类都做过哪些尝试?我们熟悉的风筝、冲天炮等玩具,是否都是古人曾经用来飞行的工具?工业革命的革新成果又是如何深刻影响到航天的发展,并导致了飞机的诞生......伴随着荧幕上播放的科普视频,这些萦绕在同学们脑海中的疑问在陈老师的细致讲解一一下得到解答,也让同学们对航天发展史的了解加深了几分。




      随后,陈东哲老师围绕“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现代的民航飞机由几名飞行员驾驶”、“飞行员是如何练成的”等同学们深感兴趣的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不少同学都给出了正确答案。紧接着,陈东哲老师以飞行员为中心,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位优秀飞行人员所需的必要素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身体、知识、心理三方面都要做好,缺一不可。一副健康的身体可以允许你去飞行;丰富的知识技能可以帮助你掌握好飞行;而严谨乐观的心态,则会让你爱上飞行,享受在蓝天之中翱翔的感觉”。结合在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陈东哲老师用四个英语单词,对飞行人员的基本素质作了高度概括:专业(Profession)、知识(Knowledge)、飞行技术(Flying skill)与责任(Responsibility),将细致认真、严肃活泼的飞行员形象深深植入每一位在场学生的心中。



      最后,陈东哲老师以飞机的组成部分与“身长体重”为引,为同学们逐一展示飞机如何实现飞行的秘密。陈东哲老师首先介绍了风筝与竹蜻蜓的飞行原理,并由它们引出飞机翱翔的关键所在——机翼。飞机之所以能够起飞,得益于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变化造成的压强差,这种压力变化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向上的托举力,帮助飞机可以在空中持续飞行而不坠落。他又向同学们展示了飞机驾驶舱的模样,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简易的“模拟飞行”:飞机起飞前需要确认哪些事项?如何与塔台的管制人员进行简单沟通......伴随着陈东哲老师的细致讲解,同学们顺利完成了模拟,也意识到一次成功飞行背后的困难与不易。东航飞行部“追梦蓝天”志愿服务队的飞行员志愿者卢浩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答题,揭开飞行员随身携带的“飞行箱”中的小奥秘,并向同学们赠送了科普小礼品。


    飞行飞信会员


      经过专家志愿者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同学们对航空飞行有了全新且深入的了解,对默默奉献的飞行人员也多了一份敬意。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和好奇贯穿始终,笑声、掌声、交流声不曾中断,老师们热情洋溢的话语,在青少年学子心中播撒下一颗向往蓝天的梦想种子。



      本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的老师表示,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拓宽视野,激发求知欲和实践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一次成功的飞行背后凝聚着无数幕后英雄的汗水,让他们体会到飞行人员的不易,对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塑造也有积极作用,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秀有趣的科普教育活动能够走进校园。



    当地的


        之后,志愿服务总队还将组织更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团队进入社区、校区、园区,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科普体验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把科普知识、理念和精神发扬出去,使科普更融入百姓生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