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知中医 未病先行】疾病前期风险大,体质辨识来帮忙

    2021-08-18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不舒服,一般体检报告基本正常就没事了。而临床数据显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今天科普君邀请到了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行政副主任、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型志愿者张毅,来为各位聊聊体质辨识有助疾病的预防和自身的保健。

    专家简介

    Introduction to experts

    张毅,医学博士生,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师承浙江名中医林真寿教授,上海知名中医董耀荣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面部色斑、痤疮。擅长中药茶饮治疗胰岛素抵抗,帮助血糖控制。

    国家认证营养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派中医颜氏内科颜新传人,脾胃专家浙江名中医林真寿传人。

    202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会议上发布一项报告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生心肌梗塞(MI)以及其他心血管(CV)时间风险明显增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7.97%。


         事实上医疗科技的进步使临床医生及普通百姓的健康观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从卫生经济学、生命健康等角度出发更多的医师和人群的将注意力放在了疾病前期的管理,近几年的各类慢性病指南这个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医学里很早就有疾病前期管理的概念,被称之为“治未病”。主张在疾病的前期进行干预。熟悉中医的朋友可能知道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而个人体质状态对辨证论治影响较大。何为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所以,总体来说现代体质分为九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每种体质人群各有特点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比如气虚质的人容易累,阳虚质的容易冷,阴虚质的容易干......,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从上述内容来看体质辨识有助疾病的预防和自身的保健。判断自己体质需要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进行综合判断但存在主观性和抽象性的问题。近年来在健康大数据(Healthybigdata)基础上发展出的新技术使体质辨识能够精准化和具象化。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在传统中医四诊基础上,使用体质辨识仪辅助通过面部,舌体图像,脉象波形采集进行精准、具象化体质辨识,有助于大家进行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



    排版  |  沈骅

    图片  |  部分来自网路

    *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志愿服务总队

    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

    上海知行合医健康科普联盟

    联合出品

    本文为“”特约科普稿件,已获得相关专家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