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知中医 未病先行】吃货的苦恼:瘦子增肥指南

    2024-09-2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期市面上出现的一类中草药成分的“增肥片”,配方包含猴头菇、人参、沙棘、驼乳等,可以增加体重、固本培元……

    在这个全民努力减肥的时代,有一群瘦子们却想着如何增肥,这不是在凡尔赛,因为太瘦,他们也有很多烦恼,比如气色不好,脸颊凹陷,体弱多病,抵抗力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太瘦了,一定得多吃。”关键是,很多瘦子三餐零食加夜宵一顿不少,但体重秤愣是纹丝不动?看来瘦子增肥并不是“多吃”这么简单。



    明确原因

    (1) 一直很瘦,BMI*<18.5kg/㎡,*BMI = 体重 (kg)÷ 身高2 (m) [1],常与家族性遗传、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

    (2) 突然很瘦,没有刻意减肥,6-12个月体重下降了约5%,更确切地说是消瘦,需排除以下相关疾病:

    1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胃泌素瘤、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

    精神心理疾病:精神性厌食、抑郁症等;

    4

    以及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结核病、寄生虫病、艾滋病等。

    消瘦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去医院相关科室检查,大部分瘦子其实主要是第一种,比如能吃但不吸收,或者多吃一点就容易胀气,经常大便不成形等,但是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异常。



    健康增肥

    七分吃,三分练,不仅适合减肥,同样适合增肥。因此瘦子们想胖得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少不了。

    1

    少食多餐

    可以把每天的进餐次数改为4~5餐。用餐前不要喝水、饮料,以免水、饮料充满你的胃,导致你摄入不足。

    2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3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4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建议晚23:00前入睡。



    中医增肥

    中医学认为此类瘦子大多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营养消化吸收障碍所致。当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输布精微时,部分患者可见食欲不振,食入过少,同时因脾虚无力,水谷精微无以化生,不能充达肢体肌肉出现形体消瘦。

    因此健脾养胃便是增肥加速器。

    1

    食疗

    可选用莲子、山药、茯苓、人参、黄芪、芡实等健脾益气,药食同源的食材做药膳。文章开头的“增肥片”中,猴头菇,具有健胃补虚益精之功效,广泛应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驼乳,在《饮膳正要·卷第三》载:“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多项研究亦表明,驼乳中乳脂和乳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畜种乳及母乳,是获取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理想食品;沙棘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学古典名著《月王药诊》中记载:“开胃舒胸、饮食爽口。”现代研究证实,沙棘油可以促进胃酸的生物合成,刺激胃液分泌,改善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反流;而人参,自古就有大补脾胃的作用。以上配方益气健脾,补虚养胃,可以在增肥之路上助一臂之力的哦。

    2

    按摩

    除食疗之外,揉腹法是中医增肥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具体操作如下:站立或平躺,双手搓热,两手交叠,放在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先以逆时针方向再以顺时针方向揉腹,每个方向各揉5分钟,揉腹时呼吸自然,力度以能将腹部皮下的软组织带动起来为宜。对于孕妇、腹部有疾患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辨质增肥

    虽然瘦子们脾虚的相同,但体质却各有不同,不同的体质类型决定了个体增肥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健脾养胃的基础上进行体质辨识,就是他们增肥路上的“定制肥料”。

    瘦子们的体质多以阴虚质和气郁质主。

    (1)阴虚体质

    这类瘦子,通畅性情急躁,面红口干,手足发热,睡眠不佳,大便干,小便黄,偏爱冷饮,脉象细速,舌红苔少。

    饮食调养:饮食清淡,应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芝麻、蜂蜜、银耳、百合、梨、乳制品、鸭肉等清凉甘润之品。

    穴位按摩: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距内踝尖上4横指处。经常点按此穴可调和脾肾,有助于滋阴降火。

    (2)气虚体质

    这类瘦子,常常感到疲倦无力,面色苍白,说话声音低弱。易出汗,尤其在活动时更明显。常有心悸,食欲减退;舌色淡,舌苔白,脉象虚弱。

    饮食调养:日常可经常食用粳米、山药、红薯、小米、马铃薯、大枣、豆腐、鸡肉、青鱼等益气健脾养胃之品。

    穴位按摩:足三里,位于小腿前侧,膝盖骨下缘外侧,距膝盖下4横指。“肚腹三里留”,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补气健脾,扶正固本。

    要提醒大家的是,体重管理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建议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辨证论治。最后,祝各位都能拥有自己的期待中的健康体型。


    【作者介绍】

    伍睿昕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海派陈氏女科第六代传人


    【医疗专长】

    慢性疲劳人群、肿瘤高危人群、亚健康问题人群、备孕人群、产后及术后虚弱人群的中医综合调养;内分泌代谢异常引起的肥胖、脂肪肝、痤疮、月经失调、痛经、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及乳腺问题等;消化系统紊乱引起的胃炎、溃疡、食管及胆汁反流等。


    【门诊时间】

    周二、周六全天(上海市嘉定区荣联路68号,门诊一楼B区治未病科)

    周三下午、周四、周五全天(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门诊2楼治未病科)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