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志愿者进三区 | “AI实验室”科技实践活动点燃静安学子科创热情

    2025-05-06


    AI实验室

    科技实践活动

    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

    2025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

    5月6日下午,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5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来到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40余名初中学生在专家志愿者的引领下,借助Mind+图形化编程平台,参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AI实验室”科技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深度契合学校“科创育人”的办学特色,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们打开了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



    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一直走在创新教育的前沿。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推篮球”“自动巡线巡逻车”“图形自动绘制”三大实践关卡,通过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索人工智能原理。上海市民主办中小学协会顾问专家、上海市科技培育高级工程师徐伟杰担任此次活动的专家志愿者,他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图像识别原理,将复杂的AI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解释电脑如何“看见”并识别篮球时,徐老师巧妙的比喻让学生们轻松掌握了图像识别的基本概念。同时,徐老师还细致演示了Mind +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图像识别积木块的调用、摄像头的连接与参数设置等,为学生后续实践操作筑牢了基础。

    实践操作环节无疑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投入到充满挑战的实践任务中。据统计,在“推篮球”关卡,约90%的小组成功实现了摄像头对玩家动作的识别,并让篮球根据动作做出相应反应;“自动巡线巡逻车”关卡里,近95%的小组顺利完成了巡逻车沿线路自动巡逻以及与“Mind+机器人警察”互动的程序编写;“图形自动绘制”关卡中,100%的小组准确完成自动绘制功能。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在调试“推篮球”程序时,有小组发现光线干扰影响识别精度,成员们经过反复讨论和尝试,通过调整参数成功解决问题。在设计自动巡逻车传感器算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分享思路,不断优化程序逻辑。还有小组在图形绘制任务中,巧妙运用数学几何知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编程指令,成功绘制出各种图形。



    在成果展示环节,多位同学踊跃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在解决光线干扰问题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调整参数,更深刻理解了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这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成就感满满。”另一位同学感慨:“当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能准确绘制出五角星时,我仿佛感受到了算法工程师的乐趣,也对人工智能和编程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此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 - 实践验证 - 迭代优化”的闭环设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实现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为学校科技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会将类似活动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
x

本网站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维护

沪ICP备13008033号-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525号1号楼1112-1118室

Tel:021-6433255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