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话 英雄“救”在身边 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 2025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 为普及应急救援知识以及正确的救护理念和技能,在突发事件中争取“救命的黄金时刻”,9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静安区科协技术协会、促进中心共同主办“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5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之“杏林医话-英雄“救”在身边”活动走进彭浦新村街道城市新汇园区,近20余名园区白领参与本次培训。 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型志愿者、上海市东方医院AHA培训中心的专家志愿者团队通过多个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真实案例的讲解,强调“每一分每一秒,都对病患的未来生活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使在座每一位学员都深刻体会到应急救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随后,由孙晓靓带领的专家志愿者团队通过现场的仿真模拟人演示,向在座的学员展示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解除窒息的技术等常用急救用具与方法。其中,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环节。 进行心肺复苏之前,我们要遵循‘环境安全,叫、叫、看’四个步骤↓↓↓ 1 环境安全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适合施救 2 叫 拍双肩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 3 叫 呼唤周围群众一起施救(如拨打120、心肺复苏接力等) 4 看 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判断有无呼吸 实施心肺复苏之前,需要进行环境和患者情况的评估,不能盲目进行施救。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百姓来说,需要快速判断患者的“反应”和“呼吸”,确定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之后,方可实施心肺复苏术,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不会判断脉搏的普通民众,不强制要求判断脉搏) 专家志愿者详细解说着心肺复苏的正确做法,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同时,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施救者按压的深度、速率等会直接影响救治的效果。 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员们分为四人一组轮番在1:1仿真模拟人上实战演练,在专家手把手的纠正和指导下,尽力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力求真正掌握急救要领。现场白领们还两两一组尝试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可有效解决异物堵塞在呼吸道的紧急情况。 现场参加培训的刘女士高兴地说:“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一直很担心他们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所以一直想学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可是平日里既没有时间,也不知道去哪里报名。这下可好了,有专业的老师一对一教学,还有这么先进的仿真人和仪器供我们练习,一遍不行可以两遍,这是实实在在的科普啊!” 专家志愿者也表示,此类针对非专业人士的培训很有必要,我国院外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普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特别是增强企业、社区、园区等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对构建社会大急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对有需要的人及时伸出援手,把握住“救命的黄金4分钟”,有效降低各种因突发疾病、灾害造成心脏骤停的死亡率。 今后,“扬志愿风采、享科普生活——2025专家志愿者走进三区互动交流活动”还将组织更多领域的专家志愿者团队进入园区、社区、校区,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科普体验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把科普知识、理念和精神发扬出去,使科普更融入百姓生活。